Category Archives: 博客

加拿大的”帶狗上班日”活動

Category : 加國萬象

你曾經想過帶着狗狗去上班嗎?看看加拿大的TYDTW Day 活動吧。

「帶狗上班日」(Take Your Dog To Work Day)簡稱TYDTW Day。

在1999年,國際寵物照護協會(Pet Sitters International)將每年六月的最後一個周五,指定為「帶狗上班日」,目的是想喚起大家對寵物的重視,並推動「以領養代替購買」的觀念。

每當你去上班或上課的時候,是不是也覺得將狗狗單獨留在在家中,真的好可憐呢?不少加拿大公司正式認同「帶狗上班日」,讓有養狗的員工能在這天,帶着自己的汪星人到公司上班。

當寵物狗跟主人一起來到辦公室,平時拘謹的畫風立刻變了,一起來看看吧!

160625三版圖1.jpg160625三版圖3.jpg160625三版圖2.jpg160625三版圖4.jpg160625三版圖5.jpg160625三版圖6.jpg160625三版圖7.jpg160625三版圖8.jpg160625三版圖9.jpg160625三版圖10.jpg160625三版圖11.jpg160625三版圖12.jpg160625三版圖13.jpg160625三版圖14.jpg160625三版圖15.jpg160625三版圖16.jpg160625三版圖17.jpg160625三版圖18.jpg160625三版圖19.jpg

狗狗想要的,就是你的陪伴。

「願也有一隻狗狗陪伴你的工作和生活,畢竟能被誰死皮賴臉地愛着,是件幸福又奢侈的事情。」


通過幾則加拿大新聞了解法治社會

Category : 加國萬象

法治是維護一個社會正常運行的最基本的保障。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民眾來自不同體制的國度和迥異的文化背景,社會能夠如此和諧的原因之一就是有成熟、完整的司法體系,而且真正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這個星期,加廣的網站上刊登了幾篇有關加拿大法制方面的報道,而且涉及到立法、執法和司法各個方面,讀來很令人回味,很值得做一個簡要的解讀。

立法:安樂死法案在參眾兩院「打乒乓球」未必是壞事 

加拿大國際廣播及CBC/Radio-Canada版權所有 抄襲舉報 網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加拿大有些法律會隨時代的發展作出調整。目前正在制定的「醫生協助死亡」法案可以說是一個重大調整。它起自於最高法院去年對一項要求有安樂死權利的訴訟案所作的裁決,要求政府取消原來刑法中「任何人幫助別人死亡都屬於刑事犯罪」的條款,使安樂死合法化。高院起初給政府一年的時間完成修訂,後來因執政黨更迭又延長了四個月,最後的期限是66日。

加拿大的立法機構是眾參兩院,任何法律都是先由眾議院提出,經過一讀、二讀的程序在議會辯論,作出修改完善,三讀時投票表決,多數議員同意才能通過。然後提交給參議院審核,參議院同意後形成法律。

加拿大國際廣播及CBC/Radio-Canada版權所有 抄襲舉報 網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但此次制定安樂死法案,不僅在黨派、議員之間有很多不同意見,還出現了兩院之間的分歧。

加拿大國際廣播及CBC/Radio-Canada版權所有 抄襲舉報 網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參議院趕在531日前通過了三讀,批准了有關安樂死的C-14法案,並希望參議院能夠迅速審議,在最高法院規定的66日最後期限前出台。可參議院卻沒有着急,反覆討論後在本周三晚間投票否決了C-14法案,退回給參議院,要求對其中的幾項條款作出修改。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刪除要求「安樂死的申請者必須明顯接近死亡」的條件。因為這違背了最高法院當初裁決的初衷,即「所有患了不治之症且遭受持久性痛苦折磨的人都應該有權利要求醫生協助死亡,而不應僅限於那些很快就要死亡的人」。

眾議院不得不重新討論已經表決過的法案,接受了部分參議院提出的修改意見。但在要不要取消「必須是接近死亡的人」這一限制條件上難以達成一致。

這使C-14法案的制定陷入了一種僵局。也有人說這是兩院之間在「打乒乓球。而筆者認為,這種「打乒乓球」正好反映了兩院在制定安樂死法案上的認真態度。本來加拿大的參議員並不是民選的,參議院也有「橡皮圖章」之嫌。可這次他們在牽涉生命的重大立法上是超認真的。這難道不是好事嗎。它恰恰印證了我們的常識:民主社會在制定法律時都是要反覆推敲的,在有爭論時以多數人的意見為主。而法律一旦定下來,所有人都必須遵守。

當然,舊法作廢,新法卻未能及時出台會造成一段時間的法律真空,在這段時間裏「醫療協助死亡」沒有法律條文可以遵循。但在加拿大這樣法製成熟的社會裡,並不會出亂子。因為還有省政府的管理,有醫生協會和民間組織的監督。

加拿大國際廣播及CBC/Radio-Canada版權所有 抄襲舉報 網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當然,出台明確的新法規還是必要的,否則像1988年最高法院取消了墮胎屬於刑事犯罪的法律條文,卻一直沒有新的法律出台,造成加拿大社會至今在墮胎問題上仍爭執不斷。

加拿大國際廣播及CBC/Radio-Canada版權所有 抄襲舉報 網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司法:邊境局執法不僅也需守法,還需講點人性

本周加廣還有報道說,加拿大邊境安全局自2012年以來,與電視節目製作公司和國家地理頻道合作,拍攝並播出到各個執法現場的錄像。由於節目沒有腳本,真實地記錄邊境官員執法的過程,一時吸引了不少觀眾。

但這一節目隨着播出遭到越來越多的質疑。一些加拿大人認為節目中充斥着粗魯的行為和對執法對象的剝削。例如邊境安全局突襲一個建築工地,抓捕非法勞工。 觀眾在節目中看到,墨西哥工人躲躲藏藏,最後還是被抓出來帶上手銬押走。這讓很多加拿大民眾看不下去。

BC省「公民自由協會」把這一節目告到了人權委員會,起訴邊境局播出這樣的錄像是侵犯非法勞工的隱私權。因為執法人員拍攝之前,並沒有徵求被拍攝對象的同意,後來讓他們簽字同意播出的文件也並非是出於自願。訴訟期間,還有一些市民上街遊行,高呼口號:「不要關押人,不要突襲式搜查」。民間組織的負責人甚至說:「對非法勞工弱勢群體進行這樣的拍攝是失去人性的。而把錄像用到以營利為目的的娛樂節目中更是卑鄙的」。

加拿大國際廣播及CBC/Radio-Canada版權所有 抄襲舉報 網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這個星期,聯邦政府隱私專員丹尼爾·塞里恩(Daniel Therrien)在對此事調查後做出評判,說邊境安全局到建築工地抓非法勞工,並將抓捕過程放到電視節目上,確是侵犯了非法勞工的隱私,並要求停播這一節目。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雖然邊境安全局原來的本意是通過現場錄像, 在電視上播出這種方式讓更多人知法守法,可做法卻觸動了加拿大人心中同情弱者那根神經。而隱私專員則對民眾的意見做出了權衡,令這場民告官的案件取得了公正的結果。

如果這件事還不足以展示加拿大司法的公正,那上個星期安大略省檢方要求法庭對一名警察從重判處的例子則更具代表性。那名警官因在2013年執勤時開槍打死了一名滋事少年被起訴。

2013年7月,18歲的少年亞提姆(Sammy Yatim)在多倫多的電車上持刀威脅乘客。警方趕到現場時,車上已沒有乘客。少年站在電車門口。警察叫他放下手中的刀,站着不許動。但亞提姆往前邁了一步,警官福士洛隨即開了三槍。亞提姆倒地後,福士洛又開了6槍。9槍中有8槍擊中亞提姆,導致其當場死亡。

亞提姆的死亡在多倫多引發民眾對警察過度執法的抗議浪潮。法庭判決時,陪審團決定判處警官福士洛二級謀殺罪。因為他在亞提姆倒地後沒有理由再向他開槍。按照加拿大刑法,二級謀殺罪的最低刑期是5年,最高是25年監禁。檢控方認為,這是警察過度執法的最典型案例,因此建議對福士洛的量刑應高於最低刑期。警官福士洛仍在上訴,但預計最後的裁決會高於5年。

加拿大國際廣播及CBC/Radio-Canada版權所有 抄襲舉報 網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執法:嫌犯抗拒抓捕受傷也可告警察「執法傷害」

上面的一個案例實際已經涉及警察的過度執法。警察執法過程也是要依據法律規定的。比如沒有法院的逮捕令不能任意抓人;警察在執法現場要對出現的各種情況做出正確判斷,採取適當行動,而不能「執法過度」。

本周,安大略省的警察行為監督機構對一件去年的案件作出裁斷:警方在一個槍擊案現場試圖逮捕嫌犯時,遭到頑強反抗。後來警察在別人的幫助下,把嫌犯按在地上。但隨後嫌犯感到腳腕劇痛,被送到渥太華醫院檢查,確診是腳踝骨折。這名男子後來狀告警察在執法時使用暴力,用掃蹚腿掃倒了他,造成腳腕骨折。

安大略省負責調查警察執法是否恰當的第三方機構「特別調查組」隨後介入調查,在訪問了8名現場目擊者和12名警員後,得出結論說: 「當時由於嫌犯難以制服,警員曾要求救急車上的人員幫忙按住嫌犯的雙腳。男子腳踝受傷最可能的原因是醫務人員踩着了他的右腳,因為他說是倒地之後才感到腳踝痛的。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警官確有掃蹚腿動作,但也無可指摘,因為男子沒有服從警員的命令,受傷是他反抗導致的不幸後果」。

此案最後得到明確的解決。這一案件的意義在於,警察執法帶來的爭執應該由誰作出評判。加拿大各省市都有專門的第三方調查組織,它是由退休專業人員和民間人士組成的,不會偏袒任何一方。因此作出的評判很少受到質疑。

通過以上的解讀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加拿大,從立法、執法到司法的各個方面,都是有完善的制度互相牽制的,而這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法治社會。


加拿大最震撼的美景航拍圖

Category : 加國萬象

 在很多人眼裡,廣袤的加拿大土地無非就是綠色和白色。這個地廣人稀的北方大陸也許並不如它的鄰居美國那樣多姿多彩。加拿大真的只有單調的幾種姿態嗎?以下這一組令人震撼的加拿大航拍攝影,可以說記錄了加拿大的全部精華。

這些作品攝於何處?照片里蘊含著怎樣的加拿大「精華」?我們一一為你分析。

加拿大落基山的夏天

160622三版圖1.jpg

落基山,縱貫加拿大與美國的北美大陸守護神。光禿的岩壁,幾乎寸草不生,遑論鬱鬱蔥蔥的森林。它的巨大屏障作用隔絕了冷空氣,使得山的西邊終年溫潤。我們習慣於以遊客的視角仰視落基山,但它真正震撼的畫面還是來源於高空。

曼尼托巴省草原的秋天

160622三版圖2.jpg

金黃的麥田,依然翠綠的草原。作為三大草原省之一的曼尼托巴,隨處可見這樣的景緻。這裡的民宅與農場坐擁着廣闊的土地,置身其中也許不覺其壯美,但從高空俯視卻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努納武特巴芬島的冰川

160622三版圖3.jpg

巴芬島,真正的加拿大北境大地。位於北極圈內,無人居住也沒有交通,這裡的「居民」只有北極探險隊。人跡罕至之處往往有最震人心魄的景觀,航拍鏡頭下的巴芬島,白色的冰川如巨龍一般將這座世界第五大島嶼環繞。

紐芬蘭福戈島的海岸

160622三版圖4.jpg

從地理位置看,這是一座孤島。但孤島上定居着百餘戶居民。它位於聖勞倫斯海灣與大西洋交匯處,紐芬蘭的東北角。這裡的房屋多由知名建築師設計,這也讓這座島嶼每年都能吸引一批藝術家和攝影愛好者到訪,島上甚至還有一家五星級酒店。

大都市多倫多的天際線

160622三版圖5.jpg

加拿大不僅僅只有壯美山河,同樣有燈火通明的世界級大都市。多倫多的夜晚霓虹璀璨,當整個加拿大都休眠的時候只有多倫多依然熱火朝天。這座城市代表着加拿大的現代生命力,代表了加拿大的現在並肩負着加拿大的未來。

薩斯喀徹溫湖河與農田

160622三版圖6.jpg

有河流的地方就有家園,全場550公里的薩斯喀徹溫湖河養育着她流域內的薩省居民。民宅與農田臨河而建,深綠色淡綠色與黃色交相輝映,從空中俯瞰構成了一幅淡雅的水彩畫。甚至會給人一種恍如置身江南水鄉的感覺。

魁北克塔伯拉山度假村

160622三版圖7.jpg

在冬天,滑雪幾乎是加拿大人的生命。作為加拿大東部最有名的滑雪聖地之一,塔伯拉山不光能提供優質的滑雪資源,即便你不滑雪,也可以欣賞鱗次櫛比的各色法式建築。這裡的秋天楓葉似火燎原,夏天綠水青山,冬天則是加拿大人的樂園。

西北領地麥肯錫河

160622三版圖8.jpg

全長4240公里的麥肯錫河放眼世界也能排的上名次,它之所以「源遠流長」還得益於西北領地擁有加拿大最大儲量的淡水資源。成千上萬個湖泊星羅棋佈於這個110萬平方公里的地區,這裡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幾乎沒有別的地方可以比擬。

努納武特的雪峰

160622三版圖9.jpg

儘管在北極圈裡的很多地方,受制於全球氣候變暖已經無法被白雪完全覆蓋,但是在不勝寒的高處不存在這樣的困擾。高空俯視努納武特地區的群山,除了白色外不再有任何別的顏色,也看不到裸露的石塊。一個純粹的雪國。

溫哥華與斯坦利公園

160622三版圖10.jpg

森林,群山,大海與都市。溫哥華獨一無二的美已經不需要去贅述。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嘗試以這樣的角度來觀賞溫哥華。斯坦利公園在左,城市在右,布拉德海灣穿城而過。即便在最繁忙的都市核心區也不會缺少綠色,這是溫哥華的顏色。

魁北克三河市的秋天

160622三版圖11.jpg

魁北克省不光只有蒙特利爾和魁北克市,位於聖勞倫斯河北岸的三河市同樣是一個古老的法式小城。這座城市有着魁北克詩歌之都的美譽,每年都有音樂節。在相對冷清的秋天,也有遍布城市的樹木將它變得更加迷人。所謂「詩與遠方「不過如此罷。

 

  卑詩省菲沙河流域

160622三版圖12.jpg

溫哥華的「母親河」,菲沙河。它對於整個西部低陸地區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我們中許多人住的地方都是它的沖積而形成的新土地。航拍菲沙河,能看到它在群山間流淌,並且不斷的沖積出新的島嶼,新的土地,提供給了我們新的家園。

首都渥太華的國會山

160622三版圖13.jpg

三棟宏偉的哥特式建築構成的樓群,是整個加拿大的標誌。 位於渥太華的中心地帶,迎風飄揚的加拿大國旗矗立在宏偉的樓宇之間,象徵著不屈不撓的加拿大精神。這裡雖然戒備森嚴,但並不將遊客拒之門外,這也體現了加拿大這個國家的包容。


愛德華王子島的農田

160622三版圖14.jpg

位於加拿大東段的愛德華王子島,在一萬年前還是一片與北美大陸相連的半島,隨着海平面的的上升漸漸被「孤立」。儘管如此,它卻是加拿大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肥沃的土壤與宜人的氣候使得這裡又稱為了一個耕種的天堂。

新斯科舍的岩層

160622三版圖15.jpg

新斯科舍,大西洋四省之一,濃郁的蘇格蘭文化以及美麗的海岸線讓它變得格外迷人。在海邊我們時常能看到這樣規整的岩層,大西洋海浪的億萬年拍岸將岩石打磨的有稜有角,從航拍的角度看更為壯觀。


阿爾伯塔省班夫山谷

160622三版圖16.jpg

我們也許都在班夫鎮里欣賞過落基山,但從高空俯瞰落基山與班夫鎮卻是不同的感受。如珍珠一般的班夫小鎮鑲嵌在了群山之中。鬱鬱蔥蔥的谷地與岩壁構成的落基山則有着強烈的對比。


到加拿大留學的八個理由

Category : 博客 , 留學焦點新聞

每年都有超過18萬的海外留學生選擇加拿大作為繼續深造的地方,在這些年裡,加拿大已經逐漸成為了全世界最熱門的「學習聖地」之一。
那麼,為什麼加拿大如此受到海外留學生的歡迎?這8個理由將會告訴你。

世界最宜居之地:

 
毫無疑問,加拿大有着全世界最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不大的人口密度,不多的城市,卻擁有着完備的各項生活保障,尤其在溫哥華多倫多這樣的多元民族城市,琳琅滿目的購物中心、世界各地的地道美食、歌劇、演出、博物館等等,無論你來自何方都能找到自己的民族特色。此外,加拿大的公園絕大多數都是免費開放,海灘也是如此,超一流的休閑條件。

生活成本較低:

 
過去三年,加拿大的通貨膨脹率要遠遠低於大多數發達國家。每所加拿大學校對國際留學生的收費都不算高,即便是和鄰居美國比也是低出不少。雖然收費不高,但加拿大的大學質量有目共睹,比如多倫多大學與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都是世界前五十的名校。加拿大大學的錄取相對來說不算嚴格,對留學生政策也很友好,敞開大門歡迎留學生的報考。

優越的國內治安環境:

 
加拿大是一個非常安全,並且熱愛和平的國家。過去幾年裡犯罪率穩步下降,尤其對於大學生的保障非常貼心,在加拿大極少發生校園暴力事件,因為每所大學都有七天24小時的全方位安保。即便是在深夜,也會有安保團隊讓你放心地在校園裡活動或是搭乘公交車回家。

「生命質量」世界前列:

 
根據聯合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加拿大連續九年當選「最佳生活品質「國家。不光自然環境無可挑剔,加拿大的平均國民受教育程度名列前茅。多倫多更是當選福布斯雜誌評出的」全球最佳多元文明城市。「

加拿大是雙語國家:

 
加拿大的官方語言是英語與法語,在一些城市甚至還有粵語與普通話。這對於許多有語言障礙的移民或留學生來說無疑非常友好。法語社區、中文社區與相應的多語言服務在加拿大普遍可以找到,在這裡,語言永遠不會成為你學習生活的最大障礙。

學習之餘擁抱大自然:

 
像先前提到的,廣袤的加拿大擁有全世界最為出眾的自然環境之一,並且自然環境並非要通過你的長途跋涉才能尋找到,而是在你的身邊隨處可見!試想一下,在學習之餘還能夠在學校的公園裡呼吸新鮮空氣,或是在學校的海灘徜徉。在阿爾伯塔省的同學還可以在落基山探險,休閑,因為壯美的自然風光就在每一個人的身邊,觸手可及。

全球領先的移民政策:

xwlym_5e345f0d288638b8286fca9eb0281ed2
海外留學生申請移民的門檻較低,許多人甚至在15-18個月內就拿到了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當然,這一過程不會很容易,但再次比起鄰居美國的話……在加拿大成為永久居民一定是容易的多。

寬容的打工、兼職政策:

 

在開始學習六個月後,海外留學生就可以被允許參加校外兼職。每周允許的兼職時間上限可以達到20小時。不僅如此,有些學科還提供在校的有償兼職機會,既能給學生一個學以致用的平台,又能緩解他們的生活壓力。在學生畢業後,往往都能獲得2-3年的工作簽證讓他們在加拿大「大展宏圖」。

更多留學移民新鮮資訊,請關注新未來!  新未來red heart加拿大持牌移民顧問真誠為您服務 

如何辨別真偽移民顧問:在http://secure.iccrc-crcic.ca/search-new/EN;輸入姓名或RCIC號碼便可查詢。如果姓名和執照號碼,和map 所在地對上,而且是active 的顧問,那至少說明這是位有資格的持牌顧問。

 

Image result for permanent resident card renew canada

如果您有任何留學和移民的問題,請來找我們:新未來-您可以信賴的朋友!    


郵箱:neofuturecanada@gmail.com

電話:778-785-0218  或 604-249-0365

QQ:1229829262

微信:xwlcanada


移民加拿大生活的幾個小差別

Category : 加國萬象

幾乎所有新移民來來到加拿大後都會和自己的原居地進行對比,中國移民更是不例外。對比加拿大與中國的文章不在少數,對比的項目無外乎以下幾種:

收入、居民素質、城市環境、社會福利、政治制度、法律法規等等等等……

160614頭版圖1.png

但多數移民的移民理由顯然是因為對原居地的重重不滿,於是這樣的文章慢慢就變成了一種諷刺挖苦,甚至奚落曾經的故鄉是如何讓自己無法待下去,然後歌頌加拿大如何讓人流連忘返……

本是帶着理性的思維去對比,沒想到變成了一種斥責。所以,我們何必老去做這些沉重的對比呢?加拿大與中國的差別可不僅僅在政治經濟人文領域,更多的是在生活中,這些差別並不存在對錯之分,只是理念的不同。另外,一些細枝末節之處的差別也許大多數人都曾忽視,那麼我們有必要盤點一下。

1.超市購物,投幣取車

160614頭版圖2.jpg

很多新移民初次來到加拿大的大型超市,如 Real Canadian Superstore時都犯了難:為什麼購物車鎖起來了不讓用?

後來才發現,原來購物車竟然有個投幣口,將一元硬幣塞入後自動解鎖,你就可以推着它購物去了!

另外一個很有加拿大特色的現象是,當你想返還購物車時往往會有一個流浪漢為你代勞,不過他的條件是……可不可以將這一元錢給他作為勞務費。呃,這是一種「花樣乞討」嗎?

2.公共廁所里有N捲紙

160614頭版圖3.png

在加拿大上廁所,你不僅不用擔心沒紙,甚至可以解決自己家裡的用紙需求……

當然,這是一句玩笑,這畢竟是公共財物。但加拿大的廁所真的很貼心,大部分廁所都有兩種不同質地的捲紙供你使用。更誇張的是在很多公共廁所里甚至還擺着兩三卷額外的捲紙——不怕不夠用,只怕你不敢用。

3. 廣告不在電梯間,卻在板凳上

160614頭版圖4.jpg

在中國,電梯間以及電梯內往往是廣告商的最愛之一,利用人們等待的時間播放廣告。

不過在加拿大,廣告設置的位置很奇葩:經常出現在街邊休息的長椅上,而在電梯間幾乎沒有廣告。這讓我們有點摸不着頭腦:座椅坐上了人,廣告不就被擋住了嗎,這個用意何在呢?

4.飲料瓶似藥水瓶,厚重不怕摔?

160614頭版圖5.jpg

在中國我們很少見到厚重的大玻璃瓶裝的飲料,既易碎又浪費成本。但加拿大似乎很愛這麼做,無論是果汁還是牛奶,許多公司都愛用大而重的玻璃飲料瓶。感覺像是將某種試劑或是藥水灌進瓶中,五顏六色……這樣真的能增進食慾嗎?

5.天藍不是新聞,天不藍才是

160614頭版圖6.jpg

這個差別很好發現,甚至不能說是小差別了。的確,在中國霧霾眼中的城市,一旦出現藍天立刻變成了朋友圈裡的爆款新聞。不過在加拿大的晴天里,除了藍色外基本不會出現一點灰——一旦出現了灰色,那可出事了,估計又是哪裡森林大火了!

6.越好的車,與國內差價越大

160614頭版圖7.png

喜歡豪車的人都會發現的差別。很簡單的例子,寶馬3系加拿大售價比國內低20%不到,而頂級的X6M差價則是一倍還不止。一句話概括就是,越好的車與國內差價越大。當然原因在於國內的各種關稅與排量稅。所以下次見到那些秀豪車的可以換一種角度去思考:他們不是在炫富,他們是在換一種方式省錢……買輛和國內價格一樣的車,還不如買一輛比國內便宜很多的車!

7. 麥當勞標誌上的那一片楓葉

160614頭版圖8.jpg

這個差別極少有人發現,加拿大的不少麥當勞的M字標上都有一個紅點。視力不好的人以為是個污點,但定睛一看竟然是一片楓葉。加拿大特色的麥當勞?其實沒錯,加拿大麥當勞菜單里有很多餐品都是別的國家麥當勞里點不到的。

8. 別踩草坪?直接坐上去野餐!

160614頭版圖9.jpg

幾乎所有的中國公園都不讓踩草坪,但是加拿大這個更注重環保的國家很奇怪:草坪隨意踩,在上面幹嘛都行,除了放火……

於是只要有草坪的地方就有孩子嬉戲打鬧,大人則是帶着帳篷或是食物,將草坪變成了餐桌甚至住所……

9.小鳥不怕人

160614頭版圖10.jpg

海鷗和鴿子不怕人很好理解,但在加拿大幾乎所有鳥類都不怕人,比如加拿大鵝,比如烏鴉……

有些鳥類不僅不怕人,還會襲擊人……這在中國是不敢想像的,鳥兒竟敢攻擊人類?

10. 接機也要送花?

160614頭版圖11.png

沒錯,在加拿大機場我們經常會見到帶着鮮花接機的人。接機時表白?不,很多其實只是接家人。在家庭至上的加拿大,久別重逢是一種喜悅,一束鮮花可以將自己的這份喜悅更好地表達給家人。很溫馨不是嗎?

11. 全心全意對待殘疾人

160614頭版圖12.png

在加拿大,殘疾人永遠不會被當做殘疾人,他們的衣食住行都被照顧有加。以上廁所為例,不僅有為殘疾人特別設置的超大包間,哪怕在廁所外的飲水點都有兩個:高的那個給正常人喝水,低的那個給殘疾人喝水。如此體貼的做法,讓殘疾人的生活不再有後顧之憂。

12. 學校專人護送過馬路

160614頭版圖13.jpg

加拿大對學生的照顧體現在很多方面,不光是校園30公里限速和堅固無比的校車。在每天上學放學期間,學校附近的路口都有專人負責護送學生過馬路。盡職盡責,哪怕那一小時都沒有學生放學,負責護送的人也會站在路口等待,絕不離開崗位。

13.擁抱是一種習慣

160614頭版圖14.jpg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加拿大很近,擁抱並不只是戀人的專屬。老友重逢,家人團聚,或是一次偶然的邂逅,都會有一次擁抱。加拿大人從來不會因為擁抱而羞澀,無論什麼場合,當真情流露的時候完全不會在意周圍人怎麼看。

14.小車拉大船,活出不凡

160614頭版圖15.jpg

加拿大人的生活永遠以實用和樂趣為先,他們不會在乎表面的風光。在很多獨立屋門口我們都能看到「小車拉大船」的情景——一輛再不同不過的小車,旁邊卻是一艘私家小艇。沒錯,對他們來說,用大價錢買豪車是華而不實的事,如果想活的不凡,活的有樂趣,就要有自己特立獨行的方式,駕着車拖着船到海邊,駕船在海里劈波斬浪,那才是生活!

15.父子,最佳的玩伴

160614頭版圖16.jpg

許多有孩子的新移民或許是嚴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作為監督者。但在加拿大,父親往往是孩子最佳的玩伴。你會經常看到一對父子在草地上踢球、在泳池裡游泳,甚至在遊戲廳里打電動。孩子的成長需要快樂至上,何必板着一張臉去督促他們學習呢?

16.松鼠泛濫,審美疲勞

160614頭版圖17.jpg

松鼠是很多人眼中的萌物,在中國的大城市裡幾乎已經見不到。但在加拿大卻是另一種煩惱:松鼠泛濫。樹上樹下,甚至還會在馬路上到處跑給交通造成隱患。有些無法無天的松鼠還會主動跟人類討要食物——都怪人與自然太和諧相處了!

17. 沒有菜場,只有大市場

160614頭版圖18.jpg

很多人在移民之前還保留着去傳統菜場買菜的習慣,雖然髒亂差但很熱鬧,並且能買到最新鮮最便宜的菜。不過在加拿大可沒有這樣的菜場,基本都是在超市完成。不過有一類「大市場」,裏面有那麼一些菜場的韻味,只是環境乾淨整潔,更接近於超市。

18. 禁止餵食動物

160614頭版圖19.jpg

關於這一點很多有愛心的新移民不太理解:有的動物也許需要食物去餵養孩子,有的在冰天雪地里確實找不到食物,作為一個有愛心的國家為何不讓餵食?其實這也是從一個自然生態平衡的角度出發。過多的餵養會讓動物依賴人類,缺乏野生性,久而久之種群極易消亡!


溫哥華的「孟母三遷」

Category : 加國萬象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處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子也。」舍市,近於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處子矣。」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處子也。」遂居於此。

古往今來,孟母三遷的故事被一代一代的人津津樂道着。只不過,同樣的遷徙,受制於視野以及交通工具的古人只能在城市內遷徙,而如今的人們已經可以遷徙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古人的遷徙是為近芝蘭之室,當下的遷徙則是為了與過去的一切告別。

移民的原因有很多,一個核心的因素是「為了下一代」。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能夠在更加優越的環境下長大成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她們甚至會放棄自己的成功事業,漂洋過海來當子女的陪讀。於是便有了這第一遷——從原居地來到加拿大,路程兩萬里。好在現代交通發達,只用了十幾小時。

不過,從決定第一遷到實踐,經歷的時間可能長達數年,經歷的心理鬥爭更是不計其數。

一批又一批「孟母」們帶着少不更事的孩子來到溫哥華,一段又一段真實的孟母三遷故事每天都在這個城市上演。遷徙的理由因人而異,但各自的理由都非常充分,值得借鑒

列治文遷到北溫哥華,從熱鬧到冷清

幾乎半數移民到溫哥華的中國人都會選擇列治文:一個說中文的城市,數不清的中餐店,超市,甚至作為中老年人還能找到一份華人工作。所以許多渴望安定的家長都帶着子女定居於此,甚至一輩子。

有一位年輕媽媽,帶着孩子從熱鬧的列治文來到了相對冷清的北溫哥華,就讀了一所排名在前25名的私校。在一個遠離喧囂的環境下,孩子的學習成績果然有了顯著提高,專註度也有了明顯改善。

這位媽媽坦言,列治文的學習環境雖然不差,但孩子身邊的同學幾乎都是中國人,英語退步明顯的同時甚至還學會了些中國地方口音,讓她哭笑不得。不是說中國孩子不好,但既然來到了加拿大,英語一定是重中之重,所以她並沒有猶豫地就搬家前往了北溫哥華。

從中國到列治文再到北溫哥華,對於這位媽媽來說,不斷遷移讓生活變得越來越無聊,越來越落寞。但孩子一天天的成長,完美地融入了西方社會,這對她是最大的寬慰。

「將來的某一天也許我會帶着孩子遷到UBC附近,那裡的學術氛圍最好,學生老師的素質最高,但房價也幾乎是最貴。為了孩子的未來,我也會加倍努力。

 

從中國到美國再到溫哥華,尋回龍的傳人

許多移民經歷的是另一種孟母三遷的軌跡。在孩子年幼的時候,父母帶着孩子漂洋過海來到一個美國或者加拿大的城市,這個城市很純粹,幾乎沒有華人,但非常適合安靜地居住,更適合孩子的成長與融入西方社會。

久而久之,孩子逐漸長大成人,父母也到了快退休的年齡。一個思想在他們的心頭萌發:

「我們雖然是移民,但不能忘本,我們仍是中國人,龍的傳人,我們的孩子是否也能讓他明白自己真正的故鄉是什麼樣的。」

然而,在美國或加拿大小城市長大的孩子早已不能適應中國的環境,選擇移民的父母更是不可能走回頭路。那麼,溫哥華就成了一個很好的選擇。這裡濃濃的中國氛圍會讓孩子感同身受,在學習就業的同時還能汲取中國文化,比如學習漢語或是參加中國文化交流等等。和上述的那位媽媽相比,這是一種「反向的遷徙」——在融入後,尋根。

溫哥華的確是一個多元的城市,如果你想讓孩子融入西方,可以遷移過來,如果你想讓孩子夢回東方,同樣可以遷移過來。

為了學區,心甘情願「無家可歸」

還有一類「孟母」,讓我們感慨萬千。他們同樣渴望子女成材,但無奈家境不夠殷實,每一次的遷移都是鼓足了勇氣。

從中國移民到溫哥華,幾乎是砸鍋賣鐵,賣掉了房子,拋棄了一切。在房價高昂的溫哥華,只能選擇棲居於遠離城市的郊外——沒有商業圈,也沒有好學區。

在這些母親看來,既然來了,既然為了孩子,那為何不能再委屈一下自己?

華人普遍重視教育,溫哥華好學區周邊的房屋早已是天價。這一類的「孟母」根本無力負擔,於是選擇了合租。前些年,有一位家長甚至為了讓孩子上UBC旁最著名的一所私校,在網上刊登了合租信息,希望能夠有同樣想法的家長能與她一起分擔該私校旁一間屋子的租金。

為了子女,她們甚至甘願流離失所,甘願過着當租客的生活。

看着孩子在最好的校園裡茁壯成長,在地下室里不見天日的母親們相視一笑——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以上的三類孟母三遷只是千千萬萬相似故事中的縮影。為了孩子的成材,孟母們煞費苦心。也許有人會質疑,孩子的成長應該靠自己,應該能學會逆來順受,不受環境干擾,這些母親何苦讓自己承擔如此多的委屈,卻不讓孩子遭受哪怕一點的挫折?

移民是一段艱辛的路,對溫哥華的孟母來說,她們並不在乎為自己縛上更重的枷鎖,在乎的是孩子能否馳騁在一條陽關大道。這樣的愛,我們需要向她們致敬。


兒童節大禮:魁省官網昨日宣布 魁技項目6.13開放申請

Category : news , 博客

魁省兒童節大禮包

昨日(5月31日)魁省移民局官網發佈新聞,稱魁北克技術移民項目將6月13號早晨8:30(蒙特利爾時間)對申請人開放。

這對於已經註冊好帳號,符合要求的童鞋們而言,可以算是6.1大禮包哦。

祝各位大小盆友們節日快樂!

 


加拿大魁北克移民局早已經宣布將於2016613—20日接收5000份技術移民申請,但當時申請時間未定。


申請步驟

2016年1月5號開始,所有魁北克常規技術移民的申請都必須通過魁北克最新移民系統Mon Projet在線提交。新未來移民顧問現在與我們的申請人一起來預習申請步驟,爭取6月13號當天及時排上隊伍,更早遞交!

新未來移民顧問現在與我們的申請人一起來預習申請步驟,爭取6月13號當天及時排上隊伍,更早遞交!

1.  8:30分(蒙特利爾時間)後點擊按鈕 Se connecter登陸虛擬等候室,可以看到自己的排號以及在自己前面排隊的人數

2.  輪到自己的時候連接到帳號。

將會聽到語音提示,同時屏幕出現信息提示。同時頁面將自動轉到允許連接帳號的頁面。

3. 提交申請

提交階段,申請人最多有10分鐘時間提交申請。

  • access the virtual waiting room as  of 8:30 a.m. by clicking the tab Se connecter;   the candidate』s position in the waiting line will be displayed on the  screen. The number of people waiting in front of the candidate will also  be displayed
  • connect to their account when  their turn comes; an audible signal will inform them and a message will appear on the screen, at which point they will be automatically redirected to the page allowing them to connect;
  • during the submission period, candidates will have a maximum of 10     minutes to submit their application.

新未來的溫馨小貼示

請我們的申請人

  • 準備好用戶名、密碼和安全問題答案,因為登陸時需提交這些信息;
  • 準備在線支付的申請人請準備好信用卡;
  • 建議用電腦申請,手機和平板電腦無法使用Mon Project系統;
  • 從現在開始到6月13號,官網將有技術維修,維修時間在網站上另行通知;
  • 目前還未建立帳戶的申請人在此輪結束後,可以註冊帳戶,準備下一輪遞交。允許註冊帳戶的時間將在不久後公布,請大家繼續關注新未來的網站和微信公眾平台,我們將第一時間發佈信息。

 


BC省考制度重大改革:省考改革最全解析 學生家長喜憂參半

Category : 博客 , 留學焦點新聞

 

BC 省教育局近日宣布了新的省考制度:自2016/17學年(今年秋季)起,中學畢業所需的省考只需考英語讀寫與數學兩科;取消了原來的科學、社會學與語言藝術,改由教師根據學生課堂表現決定科目成績。

BC 省考 (1)

BC省的省考從以前的5門削減成了2門,突然出現這麼大的變化,讓許多家長都擔心不已。對於中國的家長們來說,費盡千辛萬苦移民到加拿大,花很多錢買學區房,為了就是

讓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環境!

BC省教育改革這麼大動作,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新未來留學移民顧問認為,對於不遠萬里前來BC省求學的莘莘學子而言,利大於弊。此前很多學生因在國內中學較少接觸科學、社會研究和語文藝術這幾門科目,在省考中成績不夠理想,影響報考好的大學。省考改革後,這三門省考取消,保留下來的兩科數學和英文讀寫能力對於中國留學生而言,較以往稍佔優勢。

 


只考[讀寫與數學]兩科

卑詩省府宣布在今年秋季新學年,實行中小學新課程改革,重點包括將省試由原本5科減為2科,這兩科是核心數學(core-math)與讀寫能力(literacy skills),其他科目如科學(Science)、社會研究(SocialStudies)及第10年級語文藝術(Language Arts),則改為由教師作課堂評核。新課程目的是協助中學生,在不斷改變的社會掌握升學與就業的技能。

新推出的「數學能力評估考試」(MathSkills Assessment),以及「英文讀寫評估考試」(LanguageArts-Literacy12 Assessment)將於2017/18年開始完全實施,在同一學年,增加新課程「職業教育」(Career Education)。

New curriculum will be fully implemented in the K-to-9 years this fall, and will be available in draft forteachers to use for grades 10 to 12 at the same time.

BC GOV NEWS

省教育廳長貝尼爾(Mike Bernier)周四在維多利亞市表示:「新課程目的是將閱讀、書寫及數學當成重點,令他們完成中學時可以掌握協作、溝通及批判性思考的技巧。(在成績方面,)與將學生放在同一平面比較的省考相比,教師更了解學生的長處,能夠找到方法評核他們的能力及面對的挑戰。」

 「Teachers know their students best and can choose a method to evaluatethem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ir strengths and their challenges, rather thanhaving a provincial exam where every student is looked at simultaneously — being graded at the same level on the same issues.」Education Minister Mike Bernier said on Thursday.


BC學生將面臨的[四個新變化]

更少的省考科目:五個考試將會變成兩個。學生將在畢業年接受核心數學和讀寫能力的考試評估,這部分的考試內容是統一的,考試將是強制的。

更多的課堂評價:科學、社會研究和英語課程將在課堂上進行評估,由老師按照課堂表現、平時考試等情況來打分。

畢業有了新要求:從2017-18學年開始,中學生必需接受職業教育的課程才能畢業,這個課程是為了讓學生更容易融入社會。

成績報告單(report cards)或有變化:從6月到10月,會諮詢家長的意見,討論如何改變學生的成績報告單的內容和格式,之後將會對成績報告單做出調整。

Fewer provincial exams: instead of five exams, there will be two. Students will be assessed on core math and writing skills during their graduation program years.

More classroom assessment: instead of provincial exams, courses like science, social studies and language arts will be assessed in the classroom.

New course requirement for graduation: a course on career education will be required at the start of the 2017-18 school year.

Potential changes to report cards: parents will be consulted on the content and format of report cards during June to October, with potential changes coming afterwards.

CBC NEWS

BC 省考 (2)

 

根據省府的報告,省考的目的如下:

英文(讀寫)技能:

英文考試將測試學生的理解能力、批判式分析(critically analyze)的能力,並要求學生用多種方式進行溝通,包括口頭、書面、視覺、數字和多媒體,達到交流的目的。同時,英文課程還要幫助學生提高在各個方面的讀、寫、說、聽的技巧。

數學技能:

理解數學計算和應用熟悉的概念、處理流程和解決的問題的技能。在各種情況下,包括在現實生活場景中作出決定的能力。算數的評估不僅僅限於數學方面,而在不同科目上的學習和應用能力。

 


解讀省考改革:省考改革到底會對學生造成多大的影響 ?

 

  •  加拿大的「探究式學習」教育模式

想要了解省考為什麼會取消科學、社會研究和語文藝術,但是保留數學和英文兩科,以及省考改革對於本省學生的影響,就要從加拿大的教育模式說起。

與中國的教育方法不同,加拿大和美國一樣,教育的時候並不是非常注重牢記知識點,因為在如今的社會,信息發達,記憶並不再是衡量一個人能力的標誌,本地並不推崇國內死記硬背知識點的做法。

加拿大非常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法,這次教學改革很重要的一點其實就是強調探究式的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這是一種讓學生通過長時間的調查和研究,來解決一個複雜的問題,同時從挑戰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

它強調的是孩子的知識應用能力,給學生一個題目,讓他們自己做出分析和判斷,然後用當眾演講的方式講出自己的結論。這種模式讓學生在研究課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這些知識。因為想要表達出來,首先就要對這些知識有足夠的了解才行。

  •   【閱讀、書寫及數學 】核心課程絕不能鬆懈

BC 省考 (4)

根據省府的報告,閱讀、書寫及數學這三點是新課程的基礎,也有助於增加他們的深層競爭力—交流(Communication)、批判性思考(Thinking)以及合作(collaboration),影響着他們畢業後的未來四十年的人生道路。

 Designed by teachers, B.C.』s newcurriculum will teach students the basics of reading,writing and arithmetic ina way that connects them to collabo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skills they will need to succeed after high school.

BC Gov News

省考為什麼保留[讀寫和數學]兩門主要科目?

探究式的學習能讓孩子得到許多解決問題、做科學研究的方法。但是數學和英文閱讀寫作來說,不適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

數學是一門知識性的學科,讓孩子隨便發揮反而會讓他們混淆錯誤和正確的結論。加拿大一貫重視數學的學習,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針對15歲學生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中,加拿大在西方國家中排名第6,遠在德、澳、新、英、美之前。

而英文的閱讀寫作,加拿大的教育系統從小學的時候就注重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校里很強調讓學生多閱讀,每個學期都對讀書的數量作出要求。因為北美的教育系統認為,英文閱讀寫作是人的基本技能,不管是生活、學習,以後就讀的是文科還是理科,它都是關鍵技能,因此也需要強制要求學生下功夫學習和練習。


各界回應省考改革

卑詩教師聯會及部分學委支持省府的改革,但稱需要足夠資金推行有關改革。BCTF主席艾克(Jim Iker)在書面聲明稱:「BCTF一向以來都建議廢除省試,所以歡迎省府今次的行動,但如果省府希望全面落實改革的課程,就需要實行小班教學,支援有特別需要的學生,以及增加多些顧問教師。」

「For some time now, the BCTF has recommended the elimination of provincial exams, so this is a welcome move by government. … 」 Butthe BCTF wishes the province would have announced more funding 「to ensure teachers have the time and resources to get the job done.

NEWS 1130

UBC大學教育系教授Charles Ungerleide認為,省府的這項決定弊大於利。〝減少省考次數,你就失去了確保考試公平性的重要工具。〞根據News1130的報導,Ungerleide教授認為新的省考制度,將對包括原住民和英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生們不公平,〝因為老師們沒有獨立的一套標準,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表現,以及影響學生成績的因素。〞

〝從6月底到10月期間,省府會諮詢家長,他們想了解孩子在學校學習過程中的哪些方面,以及他們想通過什麼方式來獲得這些信息。我呼籲每位家長都來關注,因為我們要確保有一個強大的參與計畫,我們計劃在未來幾個月推出,並確保家長們都參與。〞

新未來留學移民專家認為,加拿大多使用鼓勵教育,如果沒有省考作為標準的話,老師有了許多自由,但也失去了統一的標準,家長們對孩子的成績並不能掉以輕心。有家長表示,教育廳若減少省考,學生們可能因為缺乏考試目標而變得學習不夠積極,不同教師所給予的成績也可能會有很大的差別,若遇到嚴格老師打分低,則對子女將來申請大學會不利。

 

資料來源:BC Gov News、CBC News、News1130、CAC News

 

更多留學移民新鮮資訊,請關注新未來新未來服務微信號1

Website: www.xwlym.com

Email:neofuturecanada@gmail.com

QQ: 1229829262


留學生福音:入籍新政預備7月實施 留學生最快兩年入籍

Category : 博客 , 移民新政速遞

加拿大入籍政策修改終於有消息了! 根據移民局官網(CICNEWS )報道,新的入籍政策最快有望於7月1日施行!!!眾議院移民委員會主席,國會議員Borys Wrzesnewskyj表示,他希望新的入籍政策可以在今年的加拿大國慶日(7月1日)實施。加拿大永久居民將可以更早、更方便地入籍加拿大,這也是自由黨政府競選時所做出的核心承諾之一。

cic news

新入籍政策包括5年內住滿3年即可申請入籍,比保守黨的6年住滿4年放鬆,也比以前一直實現的4年注滿3年放鬆。並且移民前留學時間也可折算進去,具體可能將留學時間減半計入入籍居住時間,最長不超過一年。建議的修訂案也將有可能廢除居留證據提供及移除某些申請人的語言能力要求。

這意味着對於已在加拿大念書超過兩年的留學生來說,由於成為永久居民之前已可獲得一年居住時間的換算,他們在成為永久居民後再居住兩年,即滿3年時間,可申請入籍,入籍所需時間等於從C-24的4年,縮短成兩年。

政策回顧

今年早些時候由移民部提出的入籍修改法案成為了上半年加國移民圈的熱門話題,其中對前任保守黨政府提出的C-24法案做出了多項的修改。現任的自由黨政府在其競選宣言中作出公開承諾,要廢除製造「二等公民」C-24 法案的不合理規定,讓勤奮工作的移民更容易成為加拿大公民,這也就是我們所知的C-6法案。

The now-governing Liberal Party of Canada, which came into office last November, made a public pledge in its election manifesto torepeal the unfair elements of Bill C-24 that create second-class citizens and the elements that make it more difficult for hard-working immigrants to become Canadian citizens.』


新未來理了與大家密切相關的一些政策變化分享如下:

新舊政策對比

原法案:申請入籍者必須有意向居住在加拿大

新政:取消該條關於居住意願的法案

Current act: Applicants must have the intention to reside in Canada if granted citizenship.

Proposed amendment: Repeal intent to reside provision.

原法案:申請入籍前必須在過去6年中住滿4年

新政:申請入籍前必須在過去5年中住滿3年

Current act: Physical presence for 4 out of 6 years before the date of application.

Proposed amendment: Physical presence for 3 out of 5 years before the date of application.

原法案:獲得永久居民身份之前的居住時間不算在入籍前所需時間內

現法案:獲得永久居民身份前居住在加拿大的時間可算做公民入籍時間,以50%作為折算,最長可算作一年時間。

【這意味着對於已在加拿大念書超過兩年的留學生來說,由於成為永久居民之前已可獲得一年居住時間的換算,他們在成為永久居民後再居住兩年,即滿3年時間,可申請入籍,入籍所需時間等於從C-24的4年,縮短成兩年。】

Current act: Time spent in Canada as a non-permanent resident may not be counted.

Proposed amendment: Applicants may count each day they were physically present in Canada as a temporary resident or protected person before becoming a permanent resident as a half-day toward meeting the physical presence requirement for citizenship, up to a maximum of one year of credited time.

原法案:6年住滿4中,這4年每年至少需要在加拿大居住183天

新政:取消該條法案

Current act: Minimum of 183 days physical presence in 4 of the last 6 years.

Proposed amendment: Repeal the minimum 183 days physical presence in 4 of the last 6 years.

原法案:年齡為14-64歲之間的申請者,需要提供英語或者法語成績及參加入籍考試

新政:年齡為18-54歲之間的申請者,需要提供英語或者法語成績及參加入籍考試

Current act: Applicants aged 14-64 must meet language requirements and pass knowledge test.

Proposed amendment: Applicants aged 18-54 must meet language requirements and pass knowledge test.

原法案:入籍需要提供過去6年內4年的報稅記錄

新政:入籍需要提供過去5年內3年的報稅記錄

Current act: File Canadian income taxes, if required to do so under the Income Tax Act, for four taxation years out of six years, matching physical presence requirement.

Proposed amendment: File Canadian income taxes, if required to do so under the Income Tax Act, for three taxation years out of five years, matching proposed new physical presence requirement.

圖文來自CIC NEWS

新未來移民顧問認為此舉是自由黨在逐步實現之前競選的承諾! 相信此後陸續相關的移民政策應該是對國際留學生們有利,同時也將吸引更多的人來加留學和工作!

更多留學移民新鮮資訊,請關注新未來新未來服務微信號1

Website: www.xwlym.com

Email:neofuturecanada@gmail.com

QQ: 1229829262

 

 


大溫地區中小留學生人數激增 6年增加300%

最新出版的《移民資訊彙編》披露,來自中國的中小學留學生最近6年增加了逾300%,加拿大駐北京大使館去年批出超過1萬個中小學生的留學生簽證。新未來小編認為是加拿大對中國開放的10年簽證功不可沒,由於為家長陪讀創造了條件,家長對孩子留學更安心了。而且即使不能親自陪讀,一旦孩子有需要,他們也可以隨時過來,於是家長更放心讓未成年的孩子來加留學。預計該趨勢會持續,並且更加低齡化。

列治文小學

持留學簽證在加拿大就讀小學的中國「小留學生」簽證量,在過去4年增加11倍,從2010年只有99人,增加至2014年時已有1181人,溫哥華、本那比及列治文的公校均見到比從前多的中國「小留學生」。

在加拿大的留學圈裡,這些從6歲到18歲不等離開父母加拿大獨自生活和求學的中國孩子被稱為「降落傘孩子」。隨着中國赴加拿大低齡留學生增多,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降落傘孩子」、「宇航員父母」和「直升機父母」。

溫哥華教育局發言人Kurt Heinrich 指出,2012至2013學年,小學至中學12年級國際留學生總數達1086人,比上一學年增長約6.5%,其中中國學生645人,佔總數六成。由於來自中國的學生占所有國際學生的一半以上,教育局今年增聘了一名講中文的多元文化教務員。另外列治文、本拿比校區都有約5成的小留學生是來自中國。

列治文學務委員黃秀玲說,列治文校區目前約有900個國際小留學生,相信過半數來自中國,大部分就讀中學,讀小學的僅有10多人。本拿比華裔學務委員陳葦蓁表示,本拿比校區約有1,000個國際小留學生,過半數來自中國。

《移民資訊彙編》認為,這個趨勢反映出,中國的家長對子女的學業和未來生活,有更長遠的規劃。不過也帶來新的問題,政府和教育機構應該要深入了解這些中小學留學生是寄宿、居住親友家、監護人託管,還是家庭寄宿,他們的日常生活和人身安全,又是否得到妥善照顧。列治文學務委員黃秀玲說:「校區服務國際學生單位,每月都會派出人員探訪寄宿家庭,了解國際學生的情況,近距離提供監管協助。

溫哥華學務委員黃偉倫建議中國家長在為小學生安排留學計劃時,必須顧慮到小學生在本地有無足夠的家人支持。

新未來小編建議家長們在安排留學計劃,送孩子來讀書時,需多考慮孩子在本地的家人支持。因為不同學區對小學國際學生的監護人有不同要求。例如本拿比的學校即要求,幼兒園至5年級的學生都必須與家長同住,6年級以上小學生可與親屬同住,年滿 13 歲或以上才符合寄宿家庭的安排資格。(本拿比教育局官網)溫哥華教育局則根據規定,所有就讀溫哥華學校區的小學生,必須與父母或成年直系親屬(例如祖父母、姑母、伯母、舅母、阿姨、伯父、叔父)同住(溫哥華教育局官網)。列治文學務委員指出列治文校區要求,凡是13歲以上的未成年國際生,都必須有一個年滿25歲的成年人作監護人,他們或是學生家長親戚、或是朋友。

 


快速搜索

關於我們

總公司設立在溫哥華地區,是經加拿大政府批准並正規註冊的移民留學服務公司,擁有頂尖留學移民團隊和 ICCRC持牌移民顧問。專註加拿大移民和留學服務,積累了豐富的成功案例;加拿大本土頂尖的服務團隊,全部經過專業訓練,服務全程嚴格把關;留學顧問和移民顧問都是擁有碩士學位、英語水平一流、業務非常精通的專業人士。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