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博客

加拿大的”带狗上班日”活动

Category : 加国万象

你曾经想过带着狗狗去上班吗?看看加拿大的TYDTW Day 活动吧。

“带狗上班日”(Take Your Dog To Work Day)简称TYDTW Day。

在1999年,国际宠物照护协会(Pet Sitters International)将每年六月的最后一个周五,指定为“带狗上班日”,目的是想唤起大家对宠物的重视,并推动“以领养代替购买”的观念。

每当你去上班或上课的时候,是不是也觉得将狗狗单独留在在家中,真的好可怜呢?不少加拿大公司正式认同“帶狗上班日”,让有养狗的员工能在这天,带着自己的汪星人到公司上班。

当宠物狗跟主人一起来到办公室,平时拘谨的画风立刻变了,一起來看看吧!

160625三版图1.jpg160625三版图3.jpg160625三版图2.jpg160625三版图4.jpg160625三版图5.jpg160625三版图6.jpg160625三版图7.jpg160625三版图8.jpg160625三版图9.jpg160625三版图10.jpg160625三版图11.jpg160625三版图12.jpg160625三版图13.jpg160625三版图14.jpg160625三版图15.jpg160625三版图16.jpg160625三版图17.jpg160625三版图18.jpg160625三版图19.jpg

狗狗想要的,就是你的陪伴。

“愿也有一只狗狗陪伴你的工作和生活,毕竟能被谁死皮赖脸地爱着,是件幸福又奢侈的事情。”


通过几则加拿大新闻了解法治社会

Category : 加国万象

法治是维护一个社会正常运行的最基本的保障。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民众来自不同体制的国度和迥异的文化背景,社会能够如此和谐的原因之一就是有成熟、完整的司法体系,而且真正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个星期,加广的网站上刊登了几篇有关加拿大法制方面的报道,而且涉及到立法、执法和司法各个方面,读来很令人回味,很值得做一个简要的解读。

立法:安乐死法案在参众两院“打乒乓球”未必是坏事 

加拿大国际广播及CBC/Radio-Canada版权所有 抄袭举报 网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加拿大有些法律会随时代的发展作出调整。目前正在制定的“医生协助死亡”法案可以说是一个重大调整。它起自于最高法院去年对一项要求有安乐死权利的诉讼案所作的裁决,要求政府取消原来刑法中“任何人帮助别人死亡都属于刑事犯罪”的条款,使安乐死合法化。高院起初给政府一年的时间完成修订,后来因执政党更迭又延长了四个月,最后的期限是66日。

加拿大的立法机构是众参两院,任何法律都是先由众议院提出,经过一读、二读的程序在议会辩论,作出修改完善,三读时投票表决,多数议员同意才能通过。然后提交给参议院审核,参议院同意后形成法律。

加拿大国际广播及CBC/Radio-Canada版权所有 抄袭举报 网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但此次制定安乐死法案,不仅在党派、议员之间有很多不同意见,还出现了两院之间的分歧。

加拿大国际广播及CBC/Radio-Canada版权所有 抄袭举报 网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参议院赶在531日前通过了三读,批准了有关安乐死的C-14法案,并希望参议院能够迅速审议,在最高法院规定的66日最后期限前出台。可参议院却没有着急,反复讨论后在本周三晚间投票否决了C-14法案,退回给参议院,要求对其中的几项条款作出修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删除要求“安乐死的申请者必须明显接近死亡”的条件。因为这违背了最高法院当初裁决的初衷,即“所有患了不治之症且遭受持久性痛苦折磨的人都应该有权利要求医生协助死亡,而不应仅限于那些很快就要死亡的人”。

众议院不得不重新讨论已经表决过的法案,接受了部分参议院提出的修改意见。但在要不要取消“必须是接近死亡的人”这一限制条件上难以达成一致。

这使C-14法案的制定陷入了一种僵局。也有人说这是两院之间在“打乒乓球。而笔者认为,这种“打乒乓球”正好反映了两院在制定安乐死法案上的认真态度。本来加拿大的参议员并不是民选的,参议院也有“橡皮图章”之嫌。可这次他们在牵涉生命的重大立法上是超认真的。这难道不是好事吗。它恰恰印证了我们的常识:民主社会在制定法律时都是要反复推敲的,在有争论时以多数人的意见为主。而法律一旦定下来,所有人都必须遵守。

当然,旧法作废,新法却未能及时出台会造成一段时间的法律真空,在这段时间里“医疗协助死亡”没有法律条文可以遵循。但在加拿大这样法制成熟的社会里,并不会出乱子。因为还有省政府的管理,有医生协会和民间组织的监督。

加拿大国际广播及CBC/Radio-Canada版权所有 抄袭举报 网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当然,出台明确的新法规还是必要的,否则像1988年最高法院取消了堕胎属于刑事犯罪的法律条文,却一直没有新的法律出台,造成加拿大社会至今在堕胎问题上仍争执不断。

加拿大国际广播及CBC/Radio-Canada版权所有 抄袭举报 网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司法:边境局执法不仅也需守法,还需讲点人性

本周加广还有报道说,加拿大边境安全局自2012年以来,与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和国家地理频道合作,拍摄并播出到各个执法现场的录像。由于节目没有脚本,真实地记录边境官员执法的过程,一时吸引了不少观众。

但这一节目随着播出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一些加拿大人认为节目中充斥着粗鲁的行为和对执法对象的剥削。例如边境安全局突袭一个建筑工地,抓捕非法劳工。 观众在节目中看到,墨西哥工人躲躲藏藏,最后还是被抓出来带上手铐押走。这让很多加拿大民众看不下去。

BC省“公民自由协会”把这一节目告到了人权委员会,起诉边境局播出这样的录像是侵犯非法劳工的隐私权。因为执法人员拍摄之前,并没有征求被拍摄对象的同意,后来让他们签字同意播出的文件也并非是出于自愿。诉讼期间,还有一些市民上街游行,高呼口号:“不要关押人,不要突袭式搜查”。民间组织的负责人甚至说:“对非法劳工弱势群体进行这样的拍摄是失去人性的。而把录像用到以营利为目的的娱乐节目中更是卑鄙的”。

加拿大国际广播及CBC/Radio-Canada版权所有 抄袭举报 网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这个星期,联邦政府隐私专员丹尼尔·塞里恩(Daniel Therrien)在对此事调查后做出评判,说边境安全局到建筑工地抓非法劳工,并将抓捕过程放到电视节目上,确是侵犯了非法劳工的隐私,并要求停播这一节目。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边境安全局原来的本意是通过现场录像, 在电视上播出这种方式让更多人知法守法,可做法却触动了加拿大人心中同情弱者那根神经。而隐私专员则对民众的意见做出了权衡,令这场民告官的案件取得了公正的结果。

如果这件事还不足以展示加拿大司法的公正,那上个星期安大略省检方要求法庭对一名警察从重判处的例子则更具代表性。那名警官因在2013年执勤时开枪打死了一名滋事少年被起诉。

2013年7月,18岁的少年亚提姆(Sammy Yatim)在多伦多的电车上持刀威胁乘客。警方赶到现场时,车上已没有乘客。少年站在电车门口。警察叫他放下手中的刀,站着不许动。但亚提姆往前迈了一步,警官福斯洛随即开了三枪。亚提姆倒地后,福斯洛又开了6枪。9枪中有8枪击中亚提姆,导致其当场死亡。

亚提姆的死亡在多伦多引发民众对警察过度执法的抗议浪潮。法庭判决时,陪审团决定判处警官福斯洛二级谋杀罪。因为他在亚提姆倒地后没有理由再向他开枪。按照加拿大刑法,二级谋杀罪的最低刑期是5年,最高是25年监禁。检控方认为,这是警察过度执法的最典型案例,因此建议对福斯洛的量刑应高于最低刑期。警官福斯洛仍在上诉,但预计最后的裁决会高于5年。

加拿大国际广播及CBC/Radio-Canada版权所有 抄袭举报 网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执法:嫌犯抗拒抓捕受伤也可告警察“执法伤害”

上面的一个案例实际已经涉及警察的过度执法。警察执法过程也是要依据法律规定的。比如没有法院的逮捕令不能任意抓人;警察在执法现场要对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正确判断,采取适当行动,而不能“执法过度”。

本周,安大略省的警察行为监督机构对一件去年的案件作出裁断:警方在一个枪击案现场试图逮捕嫌犯时,遭到顽强反抗。后来警察在别人的帮助下,把嫌犯按在地上。但随后嫌犯感到脚腕剧痛,被送到渥太华医院检查,确诊是脚踝骨折。这名男子后来状告警察在执法时使用暴力,用扫蹚腿扫倒了他,造成脚腕骨折。

安大略省负责调查警察执法是否恰当的第三方机构“特别调查组”随后介入调查,在访问了8名现场目击者和12名警员后,得出结论说: “当时由于嫌犯难以制服,警员曾要求救急车上的人员帮忙按住嫌犯的双脚。男子脚踝受伤最可能的原因是医务人员踩着了他的右脚,因为他说是倒地之后才感到脚踝痛的。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警官确有扫蹚腿动作,但也无可指摘,因为男子没有服从警员的命令,受伤是他反抗导致的不幸后果”。

此案最后得到明确的解决。这一案件的意义在于,警察执法带来的争执应该由谁作出评判。加拿大各省市都有专门的第三方调查组织,它是由退休专业人员和民间人士组成的,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因此作出的评判很少受到质疑。

通过以上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加拿大,从立法、执法到司法的各个方面,都是有完善的制度互相牵制的,而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法治社会。


加拿大最震撼的美景航拍图

Category : 加国万象

 在很多人眼里,广袤的加拿大土地无非就是绿色和白色。这个地广人稀的北方大陆也许并不如它的邻居美国那样多姿多彩。加拿大真的只有单调的几种姿态吗?以下这一组令人震撼的加拿大航拍摄影,可以说记录了加拿大的全部精华。

这些作品摄于何处?照片里蕴含着怎样的加拿大“精华”?我们一一为你分析。

加拿大落基山的夏天

160622三版图1.jpg

落基山,纵贯加拿大与美国的北美大陆守护神。光秃的岩壁,几乎寸草不生,遑论郁郁葱葱的森林。它的巨大屏障作用隔绝了冷空气,使得山的西边终年温润。我们习惯于以游客的视角仰视落基山,但它真正震撼的画面还是来源于高空。

曼尼托巴省草原的秋天

160622三版图2.jpg

金黄的麦田,依然翠绿的草原。作为三大草原省之一的曼尼托巴,随处可见这样的景致。这里的民宅与农场坐拥着广阔的土地,置身其中也许不觉其壮美,但从高空俯视却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努纳武特巴芬岛的冰川

160622三版图3.jpg

巴芬岛,真正的加拿大北境大地。位于北极圈内,无人居住也没有交通,这里的“居民”只有北极探险队。人迹罕至之处往往有最震人心魄的景观,航拍镜头下的巴芬岛,白色的冰川如巨龙一般将这座世界第五大岛屿环绕。

纽芬兰福戈岛的海岸

160622三版图4.jpg

从地理位置看,这是一座孤岛。但孤岛上定居着百余户居民。它位于圣劳伦斯海湾与大西洋交汇处,纽芬兰的东北角。这里的房屋多由知名建筑师设计,这也让这座岛屿每年都能吸引一批艺术家和摄影爱好者到访,岛上甚至还有一家五星级酒店。

大都市多伦多的天际线

160622三版图5.jpg

加拿大不仅仅只有壮美山河,同样有灯火通明的世界级大都市。多伦多的夜晚霓虹璀璨,当整个加拿大都休眠的时候只有多伦多依然热火朝天。这座城市代表着加拿大的现代生命力,代表了加拿大的现在并肩负着加拿大的未来。

萨斯喀彻温湖河与农田

160622三版图6.jpg

有河流的地方就有家园,全场550公里的萨斯喀彻温湖河养育着她流域内的萨省居民。民宅与农田临河而建,深绿色淡绿色与黄色交相辉映,从空中俯瞰构成了一幅淡雅的水彩画。甚至会给人一种恍如置身江南水乡的感觉。

魁北克塔伯拉山度假村

160622三版图7.jpg

在冬天,滑雪几乎是加拿大人的生命。作为加拿大东部最有名的滑雪圣地之一,塔伯拉山不光能提供优质的滑雪资源,即便你不滑雪,也可以欣赏鳞次栉比的各色法式建筑。这里的秋天枫叶似火燎原,夏天绿水青山,冬天则是加拿大人的乐园。

西北领地麦肯锡河

160622三版图8.jpg

全长4240公里的麦肯锡河放眼世界也能排的上名次,它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西北领地拥有加拿大最大储量的淡水资源。成千上万个湖泊星罗棋布于这个11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这里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几乎没有别的地方可以比拟。

努纳武特的雪峰

160622三版图9.jpg

尽管在北极圈里的很多地方,受制于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无法被白雪完全覆盖,但是在不胜寒的高处不存在这样的困扰。高空俯视努纳武特地区的群山,除了白色外不再有任何别的颜色,也看不到裸露的石块。一个纯粹的雪国。

温哥华与斯坦利公园

160622三版图10.jpg

森林,群山,大海与都市。温哥华独一无二的美已经不需要去赘述。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尝试以这样的角度来观赏温哥华。斯坦利公园在左,城市在右,布拉德海湾穿城而过。即便在最繁忙的都市核心区也不会缺少绿色,这是温哥华的颜色。

魁北克三河市的秋天

160622三版图11.jpg

魁北克省不光只有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市,位于圣劳伦斯河北岸的三河市同样是一个古老的法式小城。这座城市有着魁北克诗歌之都的美誉,每年都有音乐节。在相对冷清的秋天,也有遍布城市的树木将它变得更加迷人。所谓“诗与远方“不过如此罢。

 

  卑诗省菲沙河流域

160622三版图12.jpg

温哥华的“母亲河”,菲沙河。它对于整个西部低陆地区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我们中许多人住的地方都是它的冲积而形成的新土地。航拍菲沙河,能看到它在群山间流淌,并且不断的冲积出新的岛屿,新的土地,提供给了我们新的家园。

首都渥太华的国会山

160622三版图13.jpg

三栋宏伟的哥特式建筑构成的楼群,是整个加拿大的标志。 位于渥太华的中心地带,迎风飘扬的加拿大国旗矗立在宏伟的楼宇之间,象征着不屈不挠的加拿大精神。这里虽然戒备森严,但并不将游客拒之门外,这也体现了加拿大这个国家的包容。


爱德华王子岛的农田

160622三版图14.jpg

位于加拿大东段的爱德华王子岛,在一万年前还是一片与北美大陆相连的半岛,随着海平面的的上升渐渐被“孤立”。尽管如此,它却是加拿大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肥沃的土壤与宜人的气候使得这里又称为了一个耕种的天堂。

新斯科舍的岩层

160622三版图15.jpg

新斯科舍,大西洋四省之一,浓郁的苏格兰文化以及美丽的海岸线让它变得格外迷人。在海边我们时常能看到这样规整的岩层,大西洋海浪的亿万年拍岸将岩石打磨的有棱有角,从航拍的角度看更为壮观。


阿尔伯塔省班夫山谷

160622三版图16.jpg

我们也许都在班夫镇里欣赏过落基山,但从高空俯瞰落基山与班夫镇却是不同的感受。如珍珠一般的班夫小镇镶嵌在了群山之中。郁郁葱葱的谷地与岩壁构成的落基山则有着强烈的对比。


到加拿大留学的八个理由

Category : 博客 , 留学焦点新闻

每年都有超过18万的海外留学生选择加拿大作为继续深造的地方,在这些年里,加拿大已经逐渐成为了全世界最热门的“学习圣地”之一。
那么,为什么加拿大如此受到海外留学生的欢迎?这8个理由将会告诉你。

世界最宜居之地:

 
毫无疑问,加拿大有着全世界最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大的人口密度,不多的城市,却拥有着完备的各项生活保障,尤其在温哥华多伦多这样的多元民族城市,琳琅满目的购物中心、世界各地的地道美食、歌剧、演出、博物馆等等,无论你来自何方都能找到自己的民族特色。此外,加拿大的公园绝大多数都是免费开放,海滩也是如此,超一流的休闲条件。

生活成本较低:

 
过去三年,加拿大的通货膨胀率要远远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每所加拿大学校对国际留学生的收费都不算高,即便是和邻居美国比也是低出不少。虽然收费不高,但加拿大的大学质量有目共睹,比如多伦多大学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都是世界前五十的名校。加拿大大学的录取相对来说不算严格,对留学生政策也很友好,敞开大门欢迎留学生的报考。

优越的国内治安环境:

 
加拿大是一个非常安全,并且热爱和平的国家。过去几年里犯罪率稳步下降,尤其对于大学生的保障非常贴心,在加拿大极少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因为每所大学都有七天24小时的全方位安保。即便是在深夜,也会有安保团队让你放心地在校园里活动或是搭乘公交车回家。

“生命质量”世界前列:

 
根据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加拿大连续九年当选“最佳生活品质“国家。不光自然环境无可挑剔,加拿大的平均国民受教育程度名列前茅。多伦多更是当选福布斯杂志评出的”全球最佳多元文明城市。“

加拿大是双语国家:

 
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与法语,在一些城市甚至还有粤语与普通话。这对于许多有语言障碍的移民或留学生来说无疑非常友好。法语社区、中文社区与相应的多语言服务在加拿大普遍可以找到,在这里,语言永远不会成为你学习生活的最大障碍。

学习之余拥抱大自然:

 
像先前提到的,广袤的加拿大拥有全世界最为出众的自然环境之一,并且自然环境并非要通过你的长途跋涉才能寻找到,而是在你的身边随处可见!试想一下,在学习之余还能够在学校的公园里呼吸新鲜空气,或是在学校的海滩徜徉。在阿尔伯塔省的同学还可以在落基山探险,休闲,因为壮美的自然风光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触手可及。

全球领先的移民政策:

xwlym_5e345f0d288638b8286fca9eb0281ed2
海外留学生申请移民的门槛较低,许多人甚至在15-18个月内就拿到了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当然,这一过程不会很容易,但再次比起邻居美国的话……在加拿大成为永久居民一定是容易的多。

宽容的打工、兼职政策:

 

在开始学习六个月后,海外留学生就可以被允许参加校外兼职。每周允许的兼职时间上限可以达到20小时。不仅如此,有些学科还提供在校的有偿兼职机会,既能给学生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又能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在学生毕业后,往往都能获得2-3年的工作签证让他们在加拿大“大展宏图”。

更多留学移民新鲜资讯,请关注新未来!  新未来red heart加拿大持牌移民顾问真诚为您服务 

如何辨别真伪移民顾问:在http://secure.iccrc-crcic.ca/search-new/EN;输入姓名或RCIC号码便可查询。如果姓名和执照号码,和map 所在地对上,而且是active 的顾问,那至少说明这是位有资格的持牌顾问。

 

Image result for permanent resident card renew canada

如果您有任何留学和移民的问题,请来找我们:新未来-您可以信赖的朋友!    


邮箱:neofuturecanada@gmail.com

电话:778-785-0218  或 604-249-0365

QQ:1229829262

微信:xwlcanada


移民加拿大生活的几个小差别

Category : 加国万象

几乎所有新移民来来到加拿大后都会和自己的原居地进行对比,中国移民更是不例外。对比加拿大与中国的文章不在少数,对比的项目无外乎以下几种:

收入、居民素质、城市环境、社会福利、政治制度、法律法规等等等等……

160614头版图1.png

但多数移民的移民理由显然是因为对原居地的重重不满,于是这样的文章慢慢就变成了一种讽刺挖苦,甚至奚落曾经的故乡是如何让自己无法待下去,然后歌颂加拿大如何让人流连忘返……

本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对比,没想到变成了一种斥责。所以,我们何必老去做这些沉重的对比呢?加拿大与中国的差别可不仅仅在政治经济人文领域,更多的是在生活中,这些差别并不存在对错之分,只是理念的不同。另外,一些细枝末节之处的差别也许大多数人都曾忽视,那么我们有必要盘点一下。

1.超市购物,投币取车

160614头版图2.jpg

很多新移民初次来到加拿大的大型超市,如 Real Canadian Superstore时都犯了难:为什么购物车锁起来了不让用?

后来才发现,原来购物车竟然有个投币口,将一元硬币塞入后自动解锁,你就可以推着它购物去了!

另外一个很有加拿大特色的现象是,当你想返还购物车时往往会有一个流浪汉为你代劳,不过他的条件是……可不可以将这一元钱给他作为劳务费。呃,这是一种“花样乞讨”吗?

2.公共厕所里有N卷纸

160614头版图3.png

在加拿大上厕所,你不仅不用担心没纸,甚至可以解决自己家里的用纸需求……

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这毕竟是公共财物。但加拿大的厕所真的很贴心,大部分厕所都有两种不同质地的卷纸供你使用。更夸张的是在很多公共厕所里甚至还摆着两三卷额外的卷纸——不怕不够用,只怕你不敢用。

3. 广告不在电梯间,却在板凳上

160614头版图4.jpg

在中国,电梯间以及电梯内往往是广告商的最爱之一,利用人们等待的时间播放广告。

不过在加拿大,广告设置的位置很奇葩:经常出现在街边休息的长椅上,而在电梯间几乎没有广告。这让我们有点摸不着头脑:座椅坐上了人,广告不就被挡住了吗,这个用意何在呢?

4.饮料瓶似药水瓶,厚重不怕摔?

160614头版图5.jpg

在中国我们很少见到厚重的大玻璃瓶装的饮料,既易碎又浪费成本。但加拿大似乎很爱这么做,无论是果汁还是牛奶,许多公司都爱用大而重的玻璃饮料瓶。感觉像是将某种试剂或是药水灌进瓶中,五颜六色……这样真的能增进食欲吗?

5.天蓝不是新闻,天不蓝才是

160614头版图6.jpg

这个差别很好发现,甚至不能说是小差别了。的确,在中国雾霾眼中的城市,一旦出现蓝天立刻变成了朋友圈里的爆款新闻。不过在加拿大的晴天里,除了蓝色外基本不会出现一点灰——一旦出现了灰色,那可出事了,估计又是哪里森林大火了!

6.越好的车,与国内差价越大

160614头版图7.png

喜欢豪车的人都会发现的差别。很简单的例子,宝马3系加拿大售价比国内低20%不到,而顶级的X6M差价则是一倍还不止。一句话概括就是,越好的车与国内差价越大。当然原因在于国内的各种关税与排量税。所以下次见到那些秀豪车的可以换一种角度去思考:他们不是在炫富,他们是在换一种方式省钱……买辆和国内价格一样的车,还不如买一辆比国内便宜很多的车!

7. 麦当劳标志上的那一片枫叶

160614头版图8.jpg

这个差别极少有人发现,加拿大的不少麦当劳的M字标上都有一个红点。视力不好的人以为是个污点,但定睛一看竟然是一片枫叶。加拿大特色的麦当劳?其实没错,加拿大麦当劳菜单里有很多餐品都是别的国家麦当劳里点不到的。

8. 别踩草坪?直接坐上去野餐!

160614头版图9.jpg

几乎所有的中国公园都不让踩草坪,但是加拿大这个更注重环保的国家很奇怪:草坪随意踩,在上面干嘛都行,除了放火……

于是只要有草坪的地方就有孩子嬉戏打闹,大人则是带着帐篷或是食物,将草坪变成了餐桌甚至住所……

9.小鸟不怕人

160614头版图10.jpg

海鸥和鸽子不怕人很好理解,但在加拿大几乎所有鸟类都不怕人,比如加拿大鹅,比如乌鸦……

有些鸟类不仅不怕人,还会袭击人……这在中国是不敢想象的,鸟儿竟敢攻击人类?

10. 接机也要送花?

160614头版图11.png

没错,在加拿大机场我们经常会见到带着鲜花接机的人。接机时表白?不,很多其实只是接家人。在家庭至上的加拿大,久别重逢是一种喜悦,一束鲜花可以将自己的这份喜悦更好地表达给家人。很温馨不是吗?

11. 全心全意对待残疾人

160614头版图12.png

在加拿大,残疾人永远不会被当做残疾人,他们的衣食住行都被照顾有加。以上厕所为例,不仅有为残疾人特别设置的超大包间,哪怕在厕所外的饮水点都有两个:高的那个给正常人喝水,低的那个给残疾人喝水。如此体贴的做法,让残疾人的生活不再有后顾之忧。

12. 学校专人护送过马路

160614头版图13.jpg

加拿大对学生的照顾体现在很多方面,不光是校园30公里限速和坚固无比的校车。在每天上学放学期间,学校附近的路口都有专人负责护送学生过马路。尽职尽责,哪怕那一小时都没有学生放学,负责护送的人也会站在路口等待,绝不离开岗位。

13.拥抱是一种习惯

160614头版图14.jpg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加拿大很近,拥抱并不只是恋人的专属。老友重逢,家人团聚,或是一次偶然的邂逅,都会有一次拥抱。加拿大人从来不会因为拥抱而羞涩,无论什么场合,当真情流露的时候完全不会在意周围人怎么看。

14.小车拉大船,活出不凡

160614头版图15.jpg

加拿大人的生活永远以实用和乐趣为先,他们不会在乎表面的风光。在很多独立屋门口我们都能看到“小车拉大船”的情景——一辆再不同不过的小车,旁边却是一艘私家小艇。没错,对他们来说,用大价钱买豪车是华而不实的事,如果想活的不凡,活的有乐趣,就要有自己特立独行的方式,驾着车拖着船到海边,驾船在海里劈波斩浪,那才是生活!

15.父子,最佳的玩伴

160614头版图16.jpg

许多有孩子的新移民或许是严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作为监督者。但在加拿大,父亲往往是孩子最佳的玩伴。你会经常看到一对父子在草地上踢球、在泳池里游泳,甚至在游戏厅里打电动。孩子的成长需要快乐至上,何必板着一张脸去督促他们学习呢?

16.松鼠泛滥,审美疲劳

160614头版图17.jpg

松鼠是很多人眼中的萌物,在中国的大城市里几乎已经见不到。但在加拿大却是另一种烦恼:松鼠泛滥。树上树下,甚至还会在马路上到处跑给交通造成隐患。有些无法无天的松鼠还会主动跟人类讨要食物——都怪人与自然太和谐相处了!

17. 没有菜场,只有大市场

160614头版图18.jpg

很多人在移民之前还保留着去传统菜场买菜的习惯,虽然脏乱差但很热闹,并且能买到最新鲜最便宜的菜。不过在加拿大可没有这样的菜场,基本都是在超市完成。不过有一类“大市场”,里面有那么一些菜场的韵味,只是环境干净整洁,更接近于超市。

18. 禁止喂食动物

160614头版图19.jpg

关于这一点很多有爱心的新移民不太理解:有的动物也许需要食物去喂养孩子,有的在冰天雪地里确实找不到食物,作为一个有爱心的国家为何不让喂食?其实这也是从一个自然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过多的喂养会让动物依赖人类,缺乏野生性,久而久之种群极易消亡!


温哥华的“孟母三迁”

Category : 加国万象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

古往今来,孟母三迁的故事被一代一代的人津津乐道着。只不过,同样的迁徙,受制于视野以及交通工具的古人只能在城市内迁徙,而如今的人们已经可以迁徙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古人的迁徙是为近芝兰之室,当下的迁徙则是为了与过去的一切告别。

移民的原因有很多,一个核心的因素是“为了下一代”。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能够在更加优越的环境下长大成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她们甚至会放弃自己的成功事业,漂洋过海来当子女的陪读。于是便有了这第一迁——从原居地来到加拿大,路程两万里。好在现代交通发达,只用了十几小时。

不过,从决定第一迁到实践,经历的时间可能长达数年,经历的心理斗争更是不计其数。

一批又一批“孟母”们带着少不更事的孩子来到温哥华,一段又一段真实的孟母三迁故事每天都在这个城市上演。迁徙的理由因人而异,但各自的理由都非常充分,值得借鉴

列治文迁到北温哥华,从热闹到冷清

几乎半数移民到温哥华的中国人都会选择列治文:一个说中文的城市,数不清的中餐店,超市,甚至作为中老年人还能找到一份华人工作。所以许多渴望安定的家长都带着子女定居于此,甚至一辈子。

有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从热闹的列治文来到了相对冷清的北温哥华,就读了一所排名在前25名的私校。在一个远离喧嚣的环境下,孩子的学习成绩果然有了显著提高,专注度也有了明显改善。

这位妈妈坦言,列治文的学习环境虽然不差,但孩子身边的同学几乎都是中国人,英语退步明显的同时甚至还学会了些中国地方口音,让她哭笑不得。不是说中国孩子不好,但既然来到了加拿大,英语一定是重中之重,所以她并没有犹豫地就搬家前往了北温哥华。

从中国到列治文再到北温哥华,对于这位妈妈来说,不断迁移让生活变得越来越无聊,越来越落寞。但孩子一天天的成长,完美地融入了西方社会,这对她是最大的宽慰。

“将来的某一天也许我会带着孩子迁到UBC附近,那里的学术氛围最好,学生老师的素质最高,但房价也几乎是最贵。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也会加倍努力。

 

从中国到美国再到温哥华,寻回龙的传人

许多移民经历的是另一种孟母三迁的轨迹。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带着孩子漂洋过海来到一个美国或者加拿大的城市,这个城市很纯粹,几乎没有华人,但非常适合安静地居住,更适合孩子的成长与融入西方社会。

久而久之,孩子逐渐长大成人,父母也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一个思想在他们的心头萌发:

“我们虽然是移民,但不能忘本,我们仍是中国人,龙的传人,我们的孩子是否也能让他明白自己真正的故乡是什么样的。”

然而,在美国或加拿大小城市长大的孩子早已不能适应中国的环境,选择移民的父母更是不可能走回头路。那么,温哥华就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这里浓浓的中国氛围会让孩子感同身受,在学习就业的同时还能汲取中国文化,比如学习汉语或是参加中国文化交流等等。和上述的那位妈妈相比,这是一种“反向的迁徙”——在融入后,寻根。

温哥华的确是一个多元的城市,如果你想让孩子融入西方,可以迁移过来,如果你想让孩子梦回东方,同样可以迁移过来。

为了学区,心甘情愿“无家可归”

还有一类“孟母”,让我们感慨万千。他们同样渴望子女成材,但无奈家境不够殷实,每一次的迁移都是鼓足了勇气。

从中国移民到温哥华,几乎是砸锅卖铁,卖掉了房子,抛弃了一切。在房价高昂的温哥华,只能选择栖居于远离城市的郊外——没有商业圈,也没有好学区。

在这些母亲看来,既然来了,既然为了孩子,那为何不能再委屈一下自己?

华人普遍重视教育,温哥华好学区周边的房屋早已是天价。这一类的“孟母”根本无力负担,于是选择了合租。前些年,有一位家长甚至为了让孩子上UBC旁最著名的一所私校,在网上刊登了合租信息,希望能够有同样想法的家长能与她一起分担该私校旁一间屋子的租金。

为了子女,她们甚至甘愿流离失所,甘愿过着当租客的生活。

看着孩子在最好的校园里茁壮成长,在地下室里不见天日的母亲们相视一笑——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以上的三类孟母三迁只是千千万万相似故事中的缩影。为了孩子的成材,孟母们煞费苦心。也许有人会质疑,孩子的成长应该靠自己,应该能学会逆来顺受,不受环境干扰,这些母亲何苦让自己承担如此多的委屈,却不让孩子遭受哪怕一点的挫折?

移民是一段艰辛的路,对温哥华的孟母来说,她们并不在乎为自己缚上更重的枷锁,在乎的是孩子能否驰骋在一条阳关大道。这样的爱,我们需要向她们致敬。


儿童节大礼:魁省官网昨日宣布 魁技项目6.13开放申请

Category : news , 博客

魁省儿童节大礼包

昨日(5月31日)魁省移民局官网发布新闻,称魁北克技术移民项目将6月13号早晨8:30(蒙特利尔时间)对申请人开放。

这对于已经注册好帐号,符合要求的童鞋们而言,可以算是6.1大礼包哦。

祝各位大小盆友们节日快乐!

 


加拿大魁北克移民局早已经宣布将于2016613—20日接收5000份技术移民申请,但当时申请时间未定。


申请步骤

2016年1月5号开始,所有魁北克常规技术移民的申请都必须通过魁北克最新移民系统Mon Projet在线提交。新未来移民顾问现在与我们的申请人一起来预习申请步骤,争取6月13号当天及时排上队伍,更早递交!

新未来移民顾问现在与我们的申请人一起来预习申请步骤,争取6月13号当天及时排上队伍,更早递交!

1.  8:30分(蒙特利尔时间)后点击按钮 Se connecter登陆虚拟等候室,可以看到自己的排号以及在自己前面排队的人数

2.  轮到自己的时候连接到帐号。

将会听到语音提示,同时屏幕出现信息提示。同时页面将自动转到允许连接帐号的页面。

3. 提交申请

提交阶段,申请人最多有10分钟时间提交申请。

  • access the virtual waiting room as  of 8:30 a.m. by clicking the tab Se connecter;   the candidate’s position in the waiting line will be displayed on the  screen. The number of people waiting in front of the candidate will also  be displayed
  • connect to their account when  their turn comes; an audible signal will inform them and a message will appear on the screen, at which point they will be automatically redirected to the page allowing them to connect;
  • during the submission period, candidates will have a maximum of 10     minutes to submit their application.

新未来的温馨小贴示

请我们的申请人

  • 准备好用户名、密码和安全问题答案,因为登陆时需提交这些信息;
  • 准备在线支付的申请人请准备好信用卡;
  • 建议用电脑申请,手机和平板电脑无法使用Mon Project系统;
  • 从现在开始到6月13号,官网将有技术维修,维修时间在网站上另行通知;
  • 目前还未建立帐户的申请人在此轮结束后,可以注册帐户,准备下一轮递交。允许注册帐户的时间将在不久后公布,请大家继续关注新未来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我们将第一时间发布信息。

 


BC省考制度重大改革:省考改革最全解析 学生家长喜忧参半

Category : 博客 , 留学焦点新闻

 

BC 省教育局近日宣布了新的省考制度:自2016/17学年(今年秋季)起,中学毕业所需的省考只需考英语读写与数学两科;取消了原来的科学、社会学与语言艺术,改由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决定科目成绩。

BC 省考 (1)

BC省的省考从以前的5门削减成了2门,突然出现这么大的变化,让许多家长都担心不已。对于中国的家长们来说,费尽千辛万苦移民到加拿大,花很多钱买学区房,为了就是

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环境!

BC省教育改革这么大动作,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新未来留学移民顾问认为,对于不远万里前来BC省求学的莘莘学子而言,利大于弊。此前很多学生因在国内中学较少接触科学、社会研究和语文艺术这几门科目,在省考中成绩不够理想,影响报考好的大学。省考改革后,这三门省考取消,保留下来的两科数学和英文读写能力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较以往稍占优势。

 


只考[读写与数学]两科

卑诗省府宣布在今年秋季新学年,实行中小学新课程改革,重点包括将省试由原本5科减为2科,这两科是核心数学(core-math)与读写能力(literacy skills),其他科目如科学(Science)、社会研究(SocialStudies)及第10年级语文艺术(Language Arts),则改为由教师作课堂评核。新课程目的是协助中学生,在不断改变的社会掌握升学与就业的技能。

新推出的“数学能力评估考试”(MathSkills Assessment),以及“英文读写评估考试”(LanguageArts-Literacy12 Assessment)将于2017/18年开始完全实施,在同一学年,增加新课程“职业教育”(Career Education)。

New curriculum will be fully implemented in the K-to-9 years this fall, and will be available in draft forteachers to use for grades 10 to 12 at the same time.

BC GOV NEWS

省教育厅长贝尼尔(Mike Bernier)周四在维多利亚市表示:“新课程目的是将阅读、书写及数学当成重点,令他们完成中学时可以掌握协作、沟通及批判性思考的技巧。(在成绩方面,)与将学生放在同一平面比较的省考相比,教师更了解学生的长处,能够找到方法评核他们的能力及面对的挑战。”

 “Teachers know their students best and can choose a method to evaluatethem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ir strengths and their challenges, rather thanhaving a provincial exam where every student is looked at simultaneously — being graded at the same level on the same issues.”Education Minister Mike Bernier said on Thursday.


BC学生将面临的[四个新变化]

更少的省考科目:五个考试将会变成两个。学生将在毕业年接受核心数学和读写能力的考试评估,这部分的考试内容是统一的,考试将是强制的。

更多的课堂评价:科学、社会研究和英语课程将在课堂上进行评估,由老师按照课堂表现、平时考试等情况来打分。

毕业有了新要求:从2017-18学年开始,中学生必需接受职业教育的课程才能毕业,这个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融入社会。

成绩报告单(report cards)或有变化:从6月到10月,会咨询家长的意见,讨论如何改变学生的成绩报告单的内容和格式,之后将会对成绩报告单做出调整。

Fewer provincial exams: instead of five exams, there will be two. Students will be assessed on core math and writing skills during their graduation program years.

More classroom assessment: instead of provincial exams, courses like science, social studies and language arts will be assessed in the classroom.

New course requirement for graduation: a course on career education will be required at the start of the 2017-18 school year.

Potential changes to report cards: parents will be consulted on the content and format of report cards during June to October, with potential changes coming afterwards.

CBC NEWS

BC 省考 (2)

 

根据省府的报告,省考的目的如下:

英文(读写)技能:

英文考试将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批判式分析(critically analyze)的能力,并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包括口头、书面、视觉、数字和多媒体,达到交流的目的。同时,英文课程还要帮助学生提高在各个方面的读、写、说、听的技巧。

数学技能:

理解数学计算和应用熟悉的概念、处理流程和解决的问题的技能。在各种情况下,包括在现实生活场景中作出决定的能力。算数的评估不仅仅限于数学方面,而在不同科目上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解读省考改革:省考改革到底会对学生造成多大的影响 ?

 

  •  加拿大的“探究式学习”教育模式

想要了解省考为什么会取消科学、社会研究和语文艺术,但是保留数学和英文两科,以及省考改革对于本省学生的影响,就要从加拿大的教育模式说起。

与中国的教育方法不同,加拿大和美国一样,教育的时候并不是非常注重牢记知识点,因为在如今的社会,信息发达,记忆并不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志,本地并不推崇国内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做法。

加拿大非常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这次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其实就是强调探究式的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这是一种让学生通过长时间的调查和研究,来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同时从挑战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的是孩子的知识应用能力,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做出分析和判断,然后用当众演讲的方式讲出自己的结论。这种模式让学生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这些知识。因为想要表达出来,首先就要对这些知识有足够的了解才行。

  •   【阅读、书写及数学 】核心课程绝不能松懈

BC 省考 (4)

根据省府的报告,阅读、书写及数学这三点是新课程的基础,也有助于增加他们的深层竞争力—交流(Communication)、批判性思考(Thinking)以及合作(collaboration),影响着他们毕业后的未来四十年的人生道路。

 Designed by teachers, B.C.’s newcurriculum will teach students the basics of reading,writing and arithmetic ina way that connects them to collabo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skills they will need to succeed after high school.

BC Gov News

省考为什么保留[读写和数学]两门主要科目?

探究式的学习能让孩子得到许多解决问题、做科学研究的方法。但是数学和英文阅读写作来说,不适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数学是一门知识性的学科,让孩子随便发挥反而会让他们混淆错误和正确的结论。加拿大一贯重视数学的学习,在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针对15岁学生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加拿大在西方国家中排名第6,远在德、澳、新、英、美之前。

而英文的阅读写作,加拿大的教育系统从小学的时候就注重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里很强调让学生多阅读,每个学期都对读书的数量作出要求。因为北美的教育系统认为,英文阅读写作是人的基本技能,不管是生活、学习,以后就读的是文科还是理科,它都是关键技能,因此也需要强制要求学生下功夫学习和练习。


各界回应省考改革

卑诗教师联会及部分学委支持省府的改革,但称需要足够资金推行有关改革。BCTF主席艾克(Jim Iker)在书面声明称:“BCTF一向以来都建议废除省试,所以欢迎省府今次的行动,但如果省府希望全面落实改革的课程,就需要实行小班教学,支援有特别需要的学生,以及增加多些顾问教师。”

“For some time now, the BCTF has recommended the elimination of provincial exams, so this is a welcome move by government. … ” Butthe BCTF wishes the province would have announced more funding “to ensure teachers have the time and resources to get the job done.

NEWS 1130

UBC大学教育系教授Charles Ungerleide认为,省府的这项决定弊大于利。〝减少省考次数,你就失去了确保考试公平性的重要工具。〞根据News1130的报导,Ungerleide教授认为新的省考制度,将对包括原住民和英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们不公平,〝因为老师们没有独立的一套标准,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以及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

〝从6月底到10月期间,省府会咨询家长,他们想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的哪些方面,以及他们想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这些信息。我呼吁每位家长都来关注,因为我们要确保有一个强大的参与计画,我们计划在未来几个月推出,并确保家长们都参与。〞

新未来留学移民专家认为,加拿大多使用鼓励教育,如果没有省考作为标准的话,老师有了许多自由,但也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家长们对孩子的成绩并不能掉以轻心。有家长表示,教育厅若减少省考,学生们可能因为缺乏考试目标而变得学习不够积极,不同教师所给予的成绩也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若遇到严格老师打分低,则对子女将来申请大学会不利。

 

资料来源:BC Gov News、CBC News、News1130、CAC News

 

更多留学移民新鲜资讯,请关注新未来新未来服务微信号1

Website: www.xwlym.com

Email:neofuturecanada@gmail.com

QQ: 1229829262


留学生福音:入籍新政预备7月实施 留学生最快两年入籍

Category : 博客 , 移民新政速递

加拿大入籍政策修改终于有消息了! 根据移民局官网(CICNEWS )报道,新的入籍政策最快有望于7月1日施行!!!众议院移民委员会主席,国会议员Borys Wrzesnewskyj表示,他希望新的入籍政策可以在今年的加拿大国庆日(7月1日)实施。加拿大永久居民将可以更早、更方便地入籍加拿大,这也是自由党政府竞选时所做出的核心承诺之一。

cic news

新入籍政策包括5年内住满3年即可申请入籍,比保守党的6年住满4年放松,也比以前一直实现的4年注满3年放松。并且移民前留学时间也可折算进去,具体可能将留学时间减半计入入籍居住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建议的修订案也将有可能废除居留证据提供及移除某些申请人的语言能力要求。

这意味着对于已在加拿大念书超过两年的留学生来说,由于成为永久居民之前已可获得一年居住时间的换算,他们在成为永久居民后再居住两年,即满3年时间,可申请入籍,入籍所需时间等于从C-24的4年,缩短成两年。

政策回顾

今年早些时候由移民部提出的入籍修改法案成为了上半年加国移民圈的热门话题,其中对前任保守党政府提出的C-24法案做出了多项的修改。现任的自由党政府在其竞选宣言中作出公开承诺,要废除制造“二等公民”C-24 法案的不合理规定,让勤奋工作的移民更容易成为加拿大公民,这也就是我们所知的C-6法案。

The now-governing Liberal Party of Canada, which came into office last November, made a public pledge in its election manifesto torepeal the unfair elements of Bill C-24 that create second-class citizens and the elements that make it more difficult for hard-working immigrants to become Canadian citizens.’


新未来理了与大家密切相关的一些政策变化分享如下:

新旧政策对比

原法案:申请入籍者必须有意向居住在加拿大

新政:取消该条关于居住意愿的法案

Current act: Applicants must have the intention to reside in Canada if granted citizenship.

Proposed amendment: Repeal intent to reside provision.

原法案:申请入籍前必须在过去6年中住满4年

新政:申请入籍前必须在过去5年中住满3年

Current act: Physical presence for 4 out of 6 years before the date of application.

Proposed amendment: Physical presence for 3 out of 5 years before the date of application.

原法案:获得永久居民身份之前的居住时间不算在入籍前所需时间内

现法案:获得永久居民身份前居住在加拿大的时间可算做公民入籍时间,以50%作为折算,最长可算作一年时间。

【这意味着对于已在加拿大念书超过两年的留学生来说,由于成为永久居民之前已可获得一年居住时间的换算,他们在成为永久居民后再居住两年,即满3年时间,可申请入籍,入籍所需时间等于从C-24的4年,缩短成两年。】

Current act: Time spent in Canada as a non-permanent resident may not be counted.

Proposed amendment: Applicants may count each day they were physically present in Canada as a temporary resident or protected person before becoming a permanent resident as a half-day toward meeting the physical presence requirement for citizenship, up to a maximum of one year of credited time.

原法案:6年住满4中,这4年每年至少需要在加拿大居住183天

新政:取消该条法案

Current act: Minimum of 183 days physical presence in 4 of the last 6 years.

Proposed amendment: Repeal the minimum 183 days physical presence in 4 of the last 6 years.

原法案:年龄为14-64岁之间的申请者,需要提供英语或者法语成绩及参加入籍考试

新政:年龄为18-54岁之间的申请者,需要提供英语或者法语成绩及参加入籍考试

Current act: Applicants aged 14-64 must meet language requirements and pass knowledge test.

Proposed amendment: Applicants aged 18-54 must meet language requirements and pass knowledge test.

原法案:入籍需要提供过去6年内4年的报税记录

新政:入籍需要提供过去5年内3年的报税记录

Current act: File Canadian income taxes, if required to do so under the Income Tax Act, for four taxation years out of six years, matching physical presence requirement.

Proposed amendment: File Canadian income taxes, if required to do so under the Income Tax Act, for three taxation years out of five years, matching proposed new physical presence requirement.

图文来自CIC NEWS

新未来移民顾问认为此举是自由党在逐步实现之前竞选的承诺! 相信此后陆续相关的移民政策应该是对国际留学生们有利,同时也将吸引更多的人来加留学和工作!

更多留学移民新鲜资讯,请关注新未来新未来服务微信号1

Website: www.xwlym.com

Email:neofuturecanada@gmail.com

QQ: 1229829262

 

 


大温地区中小留学生人数激增 6年增加300%

最新出版的《移民资讯汇编》披露,来自中国的中小学留学生最近6年增加了逾300%,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馆去年批出超过1万个中小学生的留学生签证。新未来小编认为是加拿大对中国开放的10年签证功不可没,由于为家长陪读创造了条件,家长对孩子留学更安心了。而且即使不能亲自陪读,一旦孩子有需要,他们也可以随时过来,于是家长更放心让未成年的孩子来加留学。预计该趋势会持续,并且更加低龄化。

列治文小学

持留学签证在加拿大就读小学的中国「小留学生」签证量,在过去4年增加11倍,从2010年只有99人,增加至2014年时已有1181人,温哥华、本那比及列治文的公校均见到比从前多的中国「小留学生」。

在加拿大的留学圈里,这些从6岁到18岁不等离开父母加拿大独自生活和求学的中国孩子被称为“降落伞孩子”。随着中国赴加拿大低龄留学生增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降落伞孩子”、“宇航员父母”和“直升机父母”。

温哥华教育局发言人Kurt Heinrich 指出,2012至2013学年,小学至中学12年级国际留学生总数达1086人,比上一学年增长约6.5%,其中中国学生645人,占总数六成。由于来自中国的学生占所有国际学生的一半以上,教育局今年增聘了一名讲中文的多元文化教务员。另外列治文、本拿比校区都有约5成的小留学生是来自中国。

列治文学务委员黄秀玲说,列治文校区目前约有900个国际小留学生,相信过半数来自中国,大部分就读中学,读小学的仅有10多人。本拿比华裔学务委员陈苇蓁表示,本拿比校区约有1,000个国际小留学生,过半数来自中国。

《移民资讯汇编》认为,这个趋势反映出,中国的家长对子女的学业和未来生活,有更长远的规划。不过也带来新的问题,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该要深入了解这些中小学留学生是寄宿、居住亲友家、监护人托管,还是家庭寄宿,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人身安全,又是否得到妥善照顾。列治文学务委员黄秀玲说:“校区服务国际学生单位,每月都会派出人员探访寄宿家庭,了解国际学生的情况,近距离提供监管协助。

温哥华学务委员黄伟伦建议中国家长在为小学生安排留学计划时,必须顾虑到小学生在本地有无足够的家人支持。

新未来小编建议家长们在安排留学计划,送孩子来读书时,需多考虑孩子在本地的家人支持。因为不同学区对小学国际学生的监护人有不同要求。例如本拿比的学校即要求,幼儿园至5年级的学生都必须与家长同住,6年级以上小学生可与亲属同住,年满 13 岁或以上才符合寄宿家庭的安排资格。(本拿比教育局官网)温哥华教育局则根据规定,所有就读温哥华学校区的小学生,必须与父母或成年直系亲属(例如祖父母、姑母、伯母、舅母、阿姨、伯父、叔父)同住(温哥华教育局官网)。列治文学务委员指出列治文校区要求,凡是13岁以上的未成年国际生,都必须有一个年满25岁的成年人作监护人,他们或是学生家长亲戚、或是朋友。

 


快速搜索

关于我们

总公司设立在温哥华地区,是经加拿大政府批准并正规注册的移民留学服务公司,拥有顶尖留学移民团队和 ICCRC持牌移民顾问。专注加拿大移民和留学服务,积累了丰富的成功案例;加拿大本土顶尖的服务团队,全部经过专业训练,服务全程严格把关;留学顾问和移民顾问都是拥有硕士学位、英语水平一流、业务非常精通的专业人士。了解更多